在期刊設計的過程中,從大的方面來講,我們需要借鑒、運用大量的東西,這時就得留取那些好的、精髓的因素,舍去一些過時的、不適應社會發展潮流的因素。從小的方面來講,若將客戶提供的素材全都用上,有時難免會顯得過于繁瑣,這時候也需要我們進行合理的取舍。有舍才有得,以退為進。
一、粗細“對比”
粗的物體讓人感覺強壯有力,細的物體卻讓人感覺小巧精致。如字體愈粗,愈富有男性的氣概。代表時髦與女性時,我們則通常以線條細的字體來表現。粗細搭配可以讓設計看起來比較明快。
二、輕重“對比”
輕與重的對比與畫面中設計元素的剛柔、色彩的屬性等都有關聯。一幅設計總是剛柔并濟,強弱互為補充的。無論畫面圖形多么的謙和柔軟,我們都不難發現它總有一點是剛硬規整的。也就是說設計中的輕重關系總是同時存在的。
三、疏密“對比”
疏密集散在設計中是一種常用的組織畫面的手法,基本形在整個構圖中可自由散布,有疏有密。它們是一種對比關系,是利用基本形數量排列的多少,產生疏密、虛實、松緊的對比。最密的地方常常成為整個設計的視覺焦點,在畫面中造成一種視覺上的張力,向磁場一樣,具有節奏感。
四、虛實“對比”
無畫處皆成妙境。前實后虛,實給人以確定的感覺,虛則給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間。在國畫中經常運用到此方法,在期刊設計中虛實相生也是同樣必不可少的。它可以使得畫面有大氣的地方而不失細節,設計中有了繁簡、虛實搭配,才是完美的。
五、圖底“對比”
有時也被稱為正負形、反轉現象或視覺雙關原理。在大多數設計作品中,圖地作為設計中的兩極,當明暗逆轉時,圖與底的關系就會互相變換。在進行設計時,使用這種陰陽、明暗關系,可以顯出不可思議的空間,描畫出日常感覺不同的新意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