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外空間,指在一個完整的空間上劃分出兩個空間,它可以讓空間具有多變性,讓設計更加靈活,讓背景更飽滿,且適配我們的主體。
內外空間的形態有多種,包括:承載型、串聯型、穿插形、雙內外、多內外等用法。它既適用于商業設計,也適合抽象的意識設計(商業中的內外空間被稱為 "空間的靈藥")。
1、承載(形內空間)
承載形內空間的作用就是以承載為主,通常分為三種:
單獨承載主標題:起到創建一塊純凈空間保護主標題的作用;
承載主體:拉開空間層次匹配主體形態;
整體承載:優點是很容易做出來,但是效果不如前兩種。
完全承載:用一個最大的視覺點打破內外空間,來貫通內外空間,建立連接。
承載主體:起強調的作用,加強主體的視覺形成空間的前后增加層次。
承載標題:通常起保護、修飾作用,給主標題創建一塊相對純凈的空間來擺放。
2、串聯(形內空間)
串聯型內空間,主要為串聯畫面的主標題和主體的一種內空間形式。這樣做可以把兩個元素歸成一個視覺組,還可以讓本身缺乏對比的主標題豐富起來,讓畫面的視覺性更好(串聯的形式多為線或者面)。
這種屬于不規則的內空間,承載了畫面所有的視覺元素,同時這個碗也是畫面中面屬性最強的。這種借助主體形態來串聯主體和文字的手法非常巧妙,比較適合創意類的畫面。
用線串聯:從主體上延伸出來的線與主標題進行了位置上的靠近,從而達到串聯主體和主標題的效果。
3、穿插(形內空間)
穿插形內空間主要使用在商業設計里比較多,基本呈現狀態為:色塊承載了主標題,同時主體的一部分遮蓋在了色塊上形成前后關系。
“春” 字為主標題,背后的菱形(內空間)承載了主標題,又與主體產生了疊壓關系。
4、不可視(形內空間)
通常,不可視形內空間都是沒有色塊存在的(前幾種判斷有沒有內空間是看有沒有一個可視的色塊或者是元素),它的元素整體都形成了一個隱性的形狀(完型心理學)。
紅色區域是從內空間破出去的部分,這樣可以讓畫面避免死板的問題,讓內外空間建立鏈接。